云计算产业基地建设趋热产业加速积聚但模式仍待探索

发表时间:2019-02-18 21:41 
继北京、上海今年先后宣布成立云计算产业基地后,江苏镇江9月1日也举行了“物联网云计算平台”建设启动仪式,云计算开始成为各地竞相扶持的热门产业。虽然各地云计算产业基地、平台的投资建设,将有助于促进产业积聚,推动技术应用,但目前中国云计算产业总体仍处于培育和酝酿阶段,大规模商业应用模式仍待探索实践,在此情况下,市场预期未来3至5年内才有望真正迎来爆发增长期。


国内涌现产业基地建设热潮


云计算作为全球IT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被认为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的核心,将改变CPU、存储、服务器、终端、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的整条信息产业链。计世资讯认为,云计算是我国IT产业引领全球创新、发展软件与服务业的重大机遇,也将成为推动我国信息化普及的主流模式。


在近期举行的“2010云计算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上海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普遍表示,云计算为政府信息化建设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可极大降低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成本,提高政府运行效率。同时,云计算应用极大刺激了提供云计算服务企业厂商的创新力,给诸多IT厂商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产品、同台竞争的平台,有利于营造一个透明、公平的云计算产业发展环境,带动软件企业向服务化转型,催生新的技术研发和服务型IT企业,并从根本上改变信息获取和知识传播模式。


目前,国内各地正涌现出一轮云计算产业发展热潮。7月9日,中关村云计算产业联盟宣布成立,北京市提出力争用5年时间打造具有500亿元规模的世界级云计算产业基地。8月17日,上海市云计算产业基地揭牌,上海市经信委同时发布《上海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未来3年将致力打造“亚太云计算中心”,带动信息服务业新增经营收入千亿元。9月1日,江苏物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诺基亚西门子通讯公司、北京讯鸟集团在江苏镇江举行“物联网云计算平台”建设启动仪式。


产业集聚加快 但商业模式犹待完善


各地云计算产业基地的推出,将有助于云计算企业集聚发展,各种产业链、产业联盟已开始加速形成,产业整体获得显著推动。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云计算产业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多种技术路线和标准共存,尚未形成稳定的产业链分工,大规模商业应用模式仍未形成。
对于中国云计算产业现状,埃森哲认为,2010年云计算技术正从概念层面逐渐走向应用。许多研发公司已经将云计算作为新的战略核心,并探索其企业级、社会级的应用。云计算从技术上讲已趋于成熟,但还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厂商要盈利,客户需要节省开支,而且还要得到更好的服务和计算平台,这是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


据埃森哲与中国电子学会合作对中国108家企业进行的相关调研显示,仅有43%的受访者正在使用、测试或研究云计算,不及美国的一半。实际上,云计算应用目前仅限于少量的低风险业务和试点项目。


埃森哲指出,中国云计算要从理念落实到行动,道路并不平坦,国内特有的几个因素构成了主要障碍。首先是与国外相比,中国经理人仍然缺乏对云计算的深度认知;其次,中国受访者希望政府出面为云用户和云提供商制定规则,尤其在确保云安全和可靠性方面;另外,目前有效发挥云计算功能的基本技术还有待完善。


研究机构IDC认为,随着IT云服务从“早期采用者”进入“早期从众者”的阶段,IT供应商是否能够开发出受欢迎的云计算产品,是否率先根据其自身特点、传统产品、合作体系、客户及市场需要开发新的云产品和服务,已经变得至关重要。


在专家看来,推进云计算的发展不仅要从技术驱动的角度去考虑,还要看与应用需求的结合,也就是把云计算的技术可能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可能性结合起来,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进行需求驱动、业务驱动,跟技术驱动能够双向互动,这样才能确保找到成功的商业模式推进路径。


上海市北高新集团研究室副主任陆依表示,在发展云计算产业方面,目前国内缺少成熟的云计算商业模式,建设云计算产业基地的目的,就是希望搭建云计算产业的框架和平台,推动一批企业涌现出来探索云计算的商业模式,并希望在这一过程中诞生几家成功的企业。


市场预期3-5年内将迎来爆发增长期


业界普遍认为,目前中国云计算市场仍处在培育和酝酿阶段,未来3-5年内将有望迎来爆发增长期。


“企业目前向云计算迁移并不急迫”,IDC亚太区新兴技术部首席技术顾问曾贵贤表示。企业用户目前都在关注云计算技术,但并不是非常急于实施,因为企业的IT架构牵一发而动全身。


“CIO们不是不做,而是在等待机会,在了解云计算技术和趋势。毕竟这是一个新的思路,涉及新的科技、新的软件、新的平台和硬件。这个走向是肯定的,这是IT的一个必然现象。只不过目前需要一个时间去探索和完善这种信息解决方案”,曾贵贤说。


曾贵贤强调,其实目前成功的云计算应用案例已经有很多,IDC统计在亚太区今年已有20多家企业成功采纳了云计算技术。


IDC认为,对于IT用户和供应商而言,随着IT云服务进入主流应用阶段,未来三年将成为制定强力云战略、率先利用云计算潜力的关键时期。


而据埃森哲预测,未来两年内中国与云计算有关的活动将会显著增加,云的使用量(至少在特定领域)将增加一倍以上。预计在2012年以后会有更多的企业开始云的测试和试用。中国在云计算方面的支出也将迅速增长。


中国云计算产业前景也被企业所看好。近日,日本电气株式会社与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共同在中国市场展开云计算服务业务签署了合作协议。NEC预计中国云计算市场到2012年的销售收入将达到23亿美元,每年的平均增长速度将达到30%。(文章来源:通信工业报)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地址: 北京市顺义区李遂镇双河路1号
邮编: 101300
联系人: 营销中心
电话: 010-86467481
传真: 010-86467481
手机: 13581896280
邮箱: bjyoungtech@163.com